云佛具足種種不思議事,總項舉了三十二種,每一種各有十種,其每一種又都是無量無邊。法藏(西元六四三~七一二年)便依據此一十十無盡的思想,而於《五教章》中說了法界緣起觀,亦名十玄門的十玄緣起。
現在介紹一下《華嚴經》中最古的部分〈十地品〉及〈入法界品〉的內容。從菩薩道的要義來看,從教理層面來看,這二品也都是《華嚴經》中最重要的部分。中國的地論宗,便是依據〈十地品〉的世親釋《十地經論》而成立的;華嚴宗亦係受此影響而成立的。這是金剛藏菩薩為解脫月菩薩,解釋何謂「諸佛之智地」,經云:「諸佛聖主道,微妙甚難解,非思量所得,唯智者行處。」又云:「諸佛所行處,清淨深寂滅,言說所難及,地行亦如是,說之猶尚難,何況以示人。」(大正九,五四四中)這也是《華嚴經》一貫的思想,便是「因分可說,果分不可說」。不過,雖有因果之分,卻是不一亦不二的;雖以修十波羅蜜配屬十地,卻也是不一亦不二的、是因果相涉的。
華嚴宗的「六相圓融」,依據亦是出於〈十地品〉所說:「一切菩薩所行,廣大無量,不可壞,無分別。諸波羅蜜所攝,諸地所淨,生諸助道法:總相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