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東西、也沒有環境讓我們學習,所以我們就到日本、西藏、緬甸、斯里蘭卡及泰國去。」他們所謂到西藏,實際上是到尼泊爾,或者是到印度的三大寺。

他們認為藏傳佛教有次第,很容易學好,可是臺灣或者其他漢傳佛教地區,有次第、系統研究和指導漢傳佛教的人很少,甚至連研究環境也很少,即使想學也學不到。所以中華佛研所現在變成是替別人訓練人才,而沒有替漢傳佛教訓練人才。

會認為漢傳佛教沒有什麼好研究,是因為沒有真正誠心誠意地去接觸它、了解它。在我們所裡,目前還在做的有李志夫教授,他帶了一批人在做《摩訶止觀》,做天台三大部的研究。還有陳英善老師,她完成了學位之後,就來到我們所裡,專門研究華嚴和天台。她十分耐得起寂寞,默默地帶學生做研究已經二十多年了,真不簡單!但是寫相關論文,以及整理、研究的同學還是很少。

深入漢傳佛教的內涵才能建立品牌


我們深入研究漢傳佛教的內涵時,一方面可以研究它本身的來龍去脈、探究它演變的原因,以及如何把印度的大乘三系及原始、部派佛教融合在同一個系統裡?漢傳佛教怎麼會有這樣大的器度?

諸位如果仔細去看,一定會很佩服,因為它在任何一點上,都可以四通八達,絕對不會在講這個部分時,與其他部分產生矛盾、衝突,這就是漢傳佛教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