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觀音:觀音法門的修持
至於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,可以由深入淺,亦可由淺漸深;可以是自力救濟,也可以是他力救濟。所謂自力救濟,如《楞嚴經》講的「耳根圓通法門」;也有比較簡易的方法,如持〈大悲咒〉,也一樣可以得解脫,除一切罪障,成就無上佛道。對世間的眾生來講,觀音法門是可深可淺,能深能淺,遇深則深,遇淺則淺,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修持的。
首先講《楞嚴經》的「觀音耳根圓通法門」。《楞嚴經》卷六講,在過去無量劫以前,觀世音菩薩遇到一位觀世音佛,此佛受到觀音菩薩的悲心感動,傳授他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的法門,叫作「聞熏聞修金剛三昧」。此金剛三昧,實際上是從「入流亡所」開始。這是什麼意思?當我們持〈大悲咒〉也好,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也好,你在持念聖號,你聽到聲音,但是漸漸的你把聲音忘掉,名號就不是與你對立的。「入流亡所」的意思是說,你自己用功,不斷的用功,用功到心無二用,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在念觀世音菩薩。
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,你不要想到有一個觀世音菩薩在裡頭,你念觀世音菩薩直到你忘了自我,而你還是專注於觀世音菩薩的聖號,這就叫作「入流」,就是心止於一境,身止於一念。這個時候,你不要再抓住它,如果你說「我在念觀音菩薩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