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煩惱中解脫
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,先說出「法」;延伸法的道理,稱為法義;然後在生活之中能夠活用、能夠實用,這是學佛的三連鎖。什麼是法?譬如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法,是佛開悟之後從佛的智慧之中流露出來的解脫法。苦、苦集、苦滅,以及滅苦的道,延伸其理論及道理,則為法義,這就是教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佛法的方法和次第,然後才能得到解脫。對諸位來說,解脫似乎是很遙遠的事,能一次解脫就永遠得解脫,這是聖人。我們只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懂多少法,了解多少法義,能夠實踐多少佛法就能得多少利益,也就是減少了多少煩惱,並不是一解脫就不會再有煩惱了。聖人的解脫是已經沒有煩惱,而凡夫修行的解脫,則是少一些煩惱,有煩惱時可以化解它、消融它,這就是得到了佛法之利益,這也是解脫。但是這種解脫並沒有像羅漢、菩薩那樣徹底地解脫,而是減輕一些煩惱。許多人學佛一輩子,並沒有開悟,並沒有真正從煩惱完全得解脫。然而用佛法的觀念與方法來修行,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煩惱,一時用,一時得解脫;時時用,時時得解脫;愈用得精進,愈是能夠得到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