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心中帶有遺憾,也許還要多受點苦才會過世。

因果或佛法的道理看似很深奧,有人將佛法當成存在論,有人當成是道家的一種思想,也有人當成自然哲學,事實上並不需要。一般人很容易被深奧的理論、哲學思辨困住出不來。

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形呢?因為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創立的,但是佛涅槃後,後人無法追究佛教的哲理到底是什麼。其實佛法除了信仰之外,只要知道佛法的因緣與因果,就會很受用。

緣,不能只是等待


所以,對於成功不用太得意,若是失敗也不用太悲傷。不過,還是要加上自己的努力,因為不努力,因果的「因」就沒有了。只要盡力了,主觀的條件具備,即使付出後,客觀的條件沒辦法配合,還是能心安理得,這即是「因緣論」。

所謂「種瓜得瓜、種豆得豆」,但是否一定是這樣呢?不一定。種瓜不一定得瓜、種豆不一定得豆,如果天不下雨,農作物就乾死了;但若是老是下雨,農作物也會淹死,變成種瓜不得瓜、種豆不得豆。那麼不種瓜、不種豆,是不是可以得到瓜、得到豆呢?當然更加得不到。所以在因緣中,自己所能掌握的「因」必須先具備。

有的人面對因果,是用等待的態度,心裡想著:「我的因緣還沒有成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