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的保障——人人擁抱希望和信心
昨天有人問我:「對現在的臺灣社會有沒有信心,有沒有希望?」我說:「只要臺灣社會之中,有一個人覺得臺灣有希望,臺灣就是有希望的。」其實,這個問題不需要問別人,只要問自己。同樣的,自己的人生、工作有沒有希望,也不要問別人,要問自己。把希望寄託於人,問別人有沒有希望,這是對自己沒信心。如果對自己有信心,就能產生希望,全家人也會跟著有希望。
我小的時候家裡很窮,可是我的母親從不說一句失望的話,她總是告訴我們「有信心,有希望」。我問母親:「希望從哪裡來?」她說:「希望是自己給的。我有信心,有希望,然後我照著這個方向去做,希望就在那裡;如果我放棄希望,不去努力,當然沒有希望。」
《天下》雜誌最近報導了世界上最高、最窮,而人民最感幸福快樂的國家──不丹。雖然這個國家很小、很窮,海拔很高,但是人民的快樂指數將近百分百。他們的物質享受不如臺灣,與我們相差百分之五十以上,可是不丹的人民,不論老老少少都很快樂。問他們苦嗎?他們說不知苦為何物,因為他們每天都生活得很快樂、很幸福。這是什麼原因?因為他們生活在希望中,而非生活在欲望中。
只要生活在希望中,人生就成為一件件事情達成的經過、一個個夢想實現的過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