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樣子我們才能弘法和利生。在我們僧團裡面,只有職務的輕重,沒有地位的高低,如果接了法就貢高我慢,那就對不起這個法統的傳承。

我們對上要尊敬,對人要友善,對後輩要關心、要慈悲,對自己則要節儉。如果自己有權、有位,享受便比別人多一些,這對傳法就是一種敗壞。我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,出門是沒有車的,只能騎腳踏車、摩托車,有時候坐小發財車,自己也沒有什麼辦公室,哪個地方有位子,我就坐到那個地方去,吃的、穿的都隨眾。只是現在年紀老了,飲食要人家特別照顧,不過我也沒有吃的比大家好。

記得我的師公,也就是智光老和尚,他的衣服自己洗、自己補,從不借助別人來剃頭。我們要感動他人,就要忍苦耐勞,對人盡心盡力。有學問、有能力當然好,但如果有學問、有能力卻沒有德行,對佛法就是一種敗壞。《六祖壇經》裡有這樣子的對話:有位弟子問惠能大師,你的正法眼藏究竟要付給誰?大師說︰「有道者得,無心者通」,這二句話是不是六祖所說,尚待考證,但這兩句話的意義是對的,就是說你有德行,就得到了正法眼藏。怎樣通達正法眼藏?要放下自我的執著心,就是自我的種種妒忌、猜疑、不滿、貪瞋,這些種種都放下的時候,你就是跟正法眼藏相通了!

法鼓山的法,是以社會大眾為基礎的禪法


法鼓山的法,實際上也沒有特別的法,就是漢傳禪法,漢傳禪法跟南傳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