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是奸商放高利貸、囤積居奇然後待價而沽,這種人當然不慈悲。可是也有許多或者更多有財富的人,是因為自己過去世修得的福報,然後以現在的智慧、技巧、因緣而致富的。他們以正當的方式和技巧來賺錢、發明及創新,為社會大眾謀福利,這種有錢人不但不壞,而且是菩薩。大眾需要這樣的人出來發財,發了財以後能夠利益天下人。所以,劫富濟貧的說法不一定對。

還有人說:「貧窮布施難,富貴學道難。」意思是富貴的人能夠布施而不易學道,貧窮的人能夠學道而不易布施。但是釋迦牟尼佛時代,很多國王、大臣、大富長者都跟著釋迦牟尼佛學佛,而在中國,甚至日本、韓國,佛法最初盛行的原因,也是因為帝王或大臣、大富長者的推動,所以「富貴學道難」這句話是有問題的。

再說也不是所有富貴的人都會布施,有些很吝嗇,一毛不拔,對自己刻薄,對人也刻薄。不要說布施,連自己要用的都捨不得,留著、藏著,最後死了,錢財就成為五家所共有。五家即水、火、盜賊、不肖子孫、惡王(惡政、壞的政策),其中最可能的就是屬於不肖子孫。所謂「富貴不過三代」,兒孫如果沒有努力賺錢,祖上辛辛苦苦賺的財產,往往很快就散盡。而「貧窮布施難」也不一定對,布施不一定要用錢,能用自己的時間、勞力,甚至於將自己的身心全部拿出來供養三寶就是布施,如此即使是乞丐也做得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