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時代有一個故事,一個老乞婦用她討飯的破碗辛辛苦苦地乞求了半碗油,結果到了晚上全部拿來點燈供佛。佛因此讚歎她,說她的功德很大。可見貧賤或富貴與修行並沒有絕對的關係,這是因人而異,問題是在於「心」。

二、修行的目的在培養慈悲心和智慧心


修行的目的是要改善自己的心和行為,讓自己有慈悲與智慧;所謂慈悲就是菩提心,而智慧就是出離心。

菩提心是利益眾生的心,是學習諸佛自利利他的精神,學習菩薩不為自己求安樂、但願眾生得離苦的願心,如此就是修行菩薩道,而能永遠地修行下去,就成佛了。出離心是出離煩惱的心,不讓自己再因貪欲、瞋恨、懷疑、憂慮、怨恨或嫉妒而經常煩惱、痛苦、掙扎,否則不會有安全感、安定感,也不會慈悲,更不會有真正的智慧。只要時時想到利益眾生,就一定會有慈悲心、出離心,不然,無論修什麼、怎麼修都沒有用。

因此,念佛的目的也在於鍊心。修念佛法門的人如果不會調理自己的心,只知道形式上的念佛、誦經、拜佛,即使敲破了好多個木魚、數斷了好多串念珠,或是額頭拜出了好幾個疙瘩,甚至於把地面拜出了一個大窟窿,也不一定有用。雖然修行不是只動口念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