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摩地與三昧有些不同,三昧是定,三摩地則是定慧等持、定慧不二,因此《楞嚴經》說:「從聞思修入三摩地。」定慧不二就是在定當中,智慧、慈悲的功能照樣產生。雖然在動,但心不會混亂,是清淨的、是正念的,這時叫作三摩地。而大勢至菩薩就是修念佛三昧而得三摩地的,所以這是第一法門,是最好的法門。
然而通常的人念佛,耳朵沒有聽自己在念,沒有把身體放進去與佛號完全融合為一,也沒有想到環境裡看到的、接觸到的也是佛號之一,然後心在胡思亂想,沒有念念相繼,所以只是舌根在念。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〉的念佛法門,就是要我們用全部的身心,還有環境,全部融合在佛號裡,一定要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這是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〉的主要內容。
二、《般舟三昧經》:般舟三昧
天台宗智者大師的《摩訶止觀》將一切三昧分為四類:常坐三昧、常行三昧、半行半坐三昧、非行非坐三昧。平常我們修的大概都是半行半坐三昧或隨自意三昧,所謂半行半坐就是有時候坐,有時候經行,在禪堂裡是這樣,在佛堂裡也是這樣。此外,我們在吃飯時、出坡時、上洗手間時、盥洗時、睡覺時,若能隨時隨地都攝六根、淨念相繼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