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的念頭是非常微細的變動和延續,所以念是無常的、是生滅的,不是圓通所悟到非生滅的境,因此,「因」是生滅法,「果」是非生滅法,這是兩回事,這兩樣東西完全不相應,怎麼能用念來修得圓通法門呢?大勢至菩薩用心念來念佛,已到達淨念相繼而不間斷,因此而得圓通。一般人解釋的「淨念相繼」是「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」心裡沒有雜念,不打妄想,就這樣一直念下去就能開悟,可是如果沒有圓通,淨念不能相繼,目前雖然靜一下,等一下煩惱又會出來,這是間歇性的。其實,淨念相繼是念頭裡已經不再起任何的煩惱妄念心了。《楞嚴經》講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「都」是全部;「都攝」是全部收攝不用,也就是六根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全部不用,這個時候還要淨念相繼。如果念阿彌陀佛能念到這個樣子,那就能開悟,即使不開悟,也能在臨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《楞嚴經》裡有二十五位菩薩因修行而得圓通,每一位菩薩所修的法門都使他們徹底開悟。然而,從文殊師利菩薩的角度來看,他並不否定那些菩薩們得到圓通,而是擔心眾生執迷不悟,聽到二十五種法門,門門都可以得圓通,就抓住那種種方便門不放,認為這樣就得圓通了。所以文殊師利菩薩一門、一門的破,說這不得圓通,那也不得圓通,全部不得圓通。這是文殊師利菩薩慈悲,要破眾生的我執,並不是否定二十五位大菩薩的悟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