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因是教育不普及,缺乏高等教育,因此也不會有國際化的人才,普遍欠缺國際語文能力。在我這一代的出家人之中,能夠講英文的不出幾人,大抵都缺乏國際語文能力,因此很不容易走出去;有時甚至遇有外籍法師來到台灣也不敢接待,唯恐不知如何接待互動,因此只有仰賴翻譯人員,可是居間的翻譯人員對佛教名詞不一定懂得,因此,傳統佛教界與國際的溝通非常辛苦。
有鑑於此,我對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視語文教育。在法鼓山,每個部門都非常重視語文教育。現在山上能夠精通外國語文的,大概有幾十個人,除了僧伽大學的學僧以外,中華佛學研究所及法鼓佛教學院,也都有使用外文上課。最近有四位大陸的法師到山上參學,上課時他們就顯得有些吃力了,雖然老師是中國人,但用的是原文教材,所以他們跟得有點辛苦。
今天的佛教如果不重視國際化,未來是沒有前途的。現在宗教在國際上競爭非常激烈,這種競爭,不是武力競爭,而是用國際共通的語文彼此互動,以及從事於社會服務來接引人,如此才有生存的空間。現在藏傳佛教的出家人,在印度也好,在尼泊爾也好,普遍都是講英文,至於南傳佛教的比丘,如泰國、斯里蘭卡,他們的英文程度也很好。在這方面,漢傳佛教是遠遠落於人後,我們要趕上國際佛教的潮流,一定要走向國際化。
再者是年輕化。如果不能年輕化,漢傳佛教的未來便有隱憂,便有絕後的可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