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佛教史 139

阿毘達磨的分期


木村泰賢把阿毘達磨的發達經過,分為四個時期:

阿毘達磨的三流


據印順法師《印度之佛教》第七章第二節,認為在《法蘊足論》之後,阿毘達磨演為三大流:

以上的三系均屬有部的分化,唯其第一系自以有部正統為立足,二、三兩系屬經量部,第三系則受大眾系及分別說系的影響而出現。

論爭的統一


根據傳說(見《望月佛教大辭典》九〇三頁下),正因有部思想的分歧,當佛滅四百年頃,迦膩色迦王為求其一致,遂請脇比丘及世友為上首,集合了五百羅漢,在迦濕彌羅進行了第四次的三藏結集。這次的成果,便是集體撰作了一部二百卷的《大毘婆沙論》。此論雖以統一的目的為出發,卻是站在那僕底(北印之東方)《發智論》的立場,對妙音的見解尚有所取捨,對犍陀羅(北印之西方)譬喻師的見解,則完全加以破斥。

因此,《大毘婆沙論》的出現,更加地加深了有部東西兩系的分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