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佛教史 313


與加爾各答大學同為佛教學研究之中心的,則為維濕瓦巴拉迪大學(ViśvaBharati)這所大學的特色,是以梵文與漢文佛典的研究為主。在巴咯卻教授擔任副校長期間,出有《二種梵漢語彙》(Deux-lexiques Sanskrit-chinois 西元一九二七、一九三七年)、《中國的佛教聖典》(Le Canon Bouddhique en Chine 西元一九二七、一九三八年)。另有薩斯特利教授(N. Aiyaswami śastri)將漢文的《觀所緣論》、《稻芉經》、《大乘掌珍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等還原為梵文。Śānti BhiksuŚāstri則將《發菩提心經》、《發智論》等還譯為梵文。摩克波提耶(S. K.Mukhopadhyaya)教授校訂了《三無性論》及《金剛針論》等書。帕羅塘(PralhadPradhan)教授校訂了《阿毘達磨集論》,於一九五〇年出版。

另有摩訶菩提協會,在鹿野苑設立出版社,將巴利語聖典,譯成印度方言出版,該會僧侶會員的攝化對象,多為印度人及歐洲人,因其不乏飽學的比丘。

現在佛陀的祖國,已有幾所研究佛學的中心,例如普陀那的伽耶斯瓦研究所(Kashi Prasad Jayaswal Research Institute)、那爛陀的巴利文研究所(Nālanda PāliInstitute)、波奈勒斯的印度大學等。

總之,在今日的印度,研究佛學的風氣,已不寂寞,並已有了相當的成就。(以上取材於日文《近代佛教講座》第一卷二六九~二七六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