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節 王舍城結集
何謂結集
結集(Saṃgīti)有等誦或會誦之義,即是於眾中推出精於法(Dharma)及律(Vinaya)者,循著上座比丘迦葉的發問,而誦出各自曾經聞佛說過的經律,再由大眾審定。文句既定,次第編輯,便成為最早的定本的聖典。
因於佛初入滅,即有愚癡比丘感到快慰地說:「彼長老─佛常言:應行是,應不行是;應學是,應不學是。我等於今,始脫此苦,任意所為,無復拘礙。」(此為聲聞經律的一致記載)
當迦葉尊者聽到這種論調之後,非常不悅,因而決心立即召開結集佛陀遺教的大會。因此,當迦葉辦完了佛陀的涅槃事宜,許多國王正在爭著迎取佛陀的舍利之時,他便採取更有意義的行動。
據錫蘭的《大史》第三章所傳,迦葉尊者自佛涅槃地趕至王舍城,由於阿闍世王的外護,即在毘婆羅(Vebhāra)山側的七葉窟(Sapta-parṇa-guhā)前,建築精舍,集合五百位大比丘,作為佛滅後第一次的雨安居處。在此安居期間,自第二個月開始一連七個月(北傳謂三個月),從事結集的工作。首由優波離誦出律藏,次由阿難誦出法藏。此即稱為「五百集法毘尼」,或稱「王舍城結集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