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北齊的慧光為首,研究的人才輩出。由於他們顯著地加強理性的性格,思想的學派色彩也隨著濃厚,終於見到了華嚴宗的成立。

華嚴宗在中國的傳統,一般的說法有五祖相傳。

初祖杜順(西元五五七~六四〇年),出身於長安地方,與天臺大師同時,長於禪觀。因他不滿當時的學風,便將他自己體證到《華嚴經》的玄旨,著成《五教止觀》,以示其悟入法界的觀門;更著《法界觀門》,將《華嚴經》的思想,歸納整理為三觀。他是一位新教學的創說者,也是一位實踐的宗教家,德行極高,深受唐太宗之信任。

二祖智儼(西元六〇二~六六八年),隨從杜順出家,學諸經論,特別在至相寺智正門下,學了《華嚴經》,在唐高宗的外護下,致力於《華嚴經》及《攝大乘論》的研究,撰有《華嚴經搜玄記》、《華嚴經孔目章》、《華嚴經五十要問答》等書,為杜順的觀門加上了理論,定為華嚴宗的綱格,築成華嚴宗之成立的基礎。

第二節 法藏‧澄觀‧宗密


第三祖法藏(西元六四三~七一二年),生於長安,為究華嚴蘊奧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