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有從藥山惟儼(西元七五一~八三四年)的系下,出了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(西元八四〇~九〇〇年),創始了曹洞宗。更有在青原行思系下,出了雲門文偃,開了雲門宗。清涼文益(西元八八五~九五八年),則開了法眼宗。

以上的溈仰、臨濟、曹洞、雲門、法眼之五宗,稱為五家;在此五家之內的臨濟宗,教勢最優,到了宋代,又從臨濟宗下,分出了黃龍及楊岐兩派;合稱之為五家七宗。同樣是從六祖惠能的法系傳承下來,卻分出了這麼多宗派,這是因諸位禪師,各自所稟的個性不同,所以產生了不同的禪風。依照天目高峯(西元一二三八~一二九五年)對於諸家禪風的評語,則為臨濟宗之痛快、溈仰之謹嚴、雲門之高古、曹洞之細密、法眼之詳明。又從清涼文益所著的《宗門十規論》中所述看來,正當禪宗的五家,逐漸形成之時,即產生了十弊。德山、臨濟、溈仰、曹洞、雲峯、雲門等的弟子們,為了保護自宗及其祖師,相互之間,不究真際,但攻矛盾,從事鬥諍。因此而使宗師們忘卻了佛祖的宗旨,妄用棒喝及圓相,或用歌頌,誑謔於人。可是,一般愚人,竟然信之,並用口來唱其言句,謂為妙解。

第六節 臨濟宗及溈仰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