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
註一 毘曇七部論詳見《印度佛教史》第六章第二節所舉的《發智》、《六足》等七部論。
註二 「大乘儀」的藏文原義為「車軌開啟者」,是指開創大乘宗派根本思想的大師。本來僅有龍樹及慈氏二人,布頓增入牙軍與陳那,其實牙軍主無性無相之說,不出龍樹中觀範圍;陳那是無著再傳,不立外境之說,仍屬無著嫡裔。所以在宗喀巴所著《現觀莊嚴論金鬘疏》中,對此布頓的四儀之說頗表反對。
註三 龍樹六論是指《七十空性論》、《中論》、《六十如理論》、《迴諍論》、《廣破論》、《假名成就論》(此論藏土未傳,或有以《寶鬘論》代替者)。
註四
-
慈氏五論是指《現觀莊嚴論》、《大乘經莊嚴論》、《辨中邊論》、《辨法性論》、《續上師論》,此中一及五的兩種無漢譯本,西元一九四二年已由法尊法師將第一種譯出。
-
無著五地即是漢譯稱為慈氏所傳《瑜伽師地論》的〈攝本地分〉等五分,西藏傳則謂出於無著的〈根本諸地〉、〈攝抉擇〉、〈攝事〉、〈攝異門〉、〈攝釋〉;所謂「二攝」是指《阿毘達磨集論》與《攝大乘論》。
-
世親的「八支」是指《唯識三十論》、《唯識二十論》、《五蘊論》、《釋軌論》、《成業論》、《大乘莊嚴經論釋》、《辨中邊論釋》、《緣起經釋》,此八支漢藏兩譯勘同。
註五
-
法稱的「七支」是指《正理一第滴論》、《量決定論》、《量釋論》、《因論一滴論》、《觀相屬論》、《論議正理品類論》、《成他相屬論》。
-
「七觀」是指《觀所緣頌》(陳那)、《觀三世頌》(陳那)、《觀聞》(善護)、《觀量頌》(法勝)、《小本觀量論》(《觀量頌》的節本)、《觀破他頌》(善護)、《觀相屬論隨順論》(商羯羅難陀)。
-
「八成」是指《成就一切智頌》(善護)、《成就外義頌》(善護)、《成就破遣論》(商羯羅難陀)、《成就彼世間論》(法勝)、《成就剎那滅論》(法勝)、《成就唯識性論》(寶作寂)、《成就相屬論》(商羯羅難陀)、《成就因果性》(智吉祥友)。
-
「七重疏」是指對於法稱七支的釋論,其中包括法稱自釋在內,另有帝釋慧、釋迦慧、慧作護、勝者、商羯羅難陀、日護、夜魔梨、律天、寂護、法勝、蓮華戒、勝友、阿祇陀等所作之釋論。這些因明論書,中國均未傳譯。
第二節 西藏佛教的寺院與法物
西藏的寺院
西藏既為佛國,故其寺院之數極多,有謂:「著名大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