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底峽大師著有《菩提道燈論》(Bodhipatha-pradīpa)、《行集燈》、《入二諦論》、《中觀優婆提舍》、《十不善業道經》、《無垢寶書翰》等,現存於《西藏大藏經》中的有三十多種;其中以《菩提道燈論》為其代表作,抉擇顯密之大要,辨別邪正的界線,努力宣揚顯密貫通及觀行並重的大乘佛法。後來宗喀巴大師的宗教改革,其主要思想亦受阿底峽的理論啟導。西藏所傳密典,以及中觀派的論籍,亦因阿底峽的入藏而完成譯事,並且臻於美備。所以,阿底峽是西藏佛教史上的一大重要人物。印度佛教之輸入西藏,到阿底峽時代始竟全功。他對藏土佛教的貢獻之大,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。從此之後,印度佛教日趨衰亡,藏土則繼此餘緒而隆盛一時。故在阿底峽以後的西藏佛教,即由輸入階段進步到自行發展的境域,因而出現了好多派別,此乃發展時期的必然現象。
譯業的隆盛
阿底峽大師入藏以後的翻譯事業,和他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,可謂盛極一時。
林親桑坡的助手息羅婆(Grags-ḥbyor śes-rab)譯出《金剛亥母法》、《喜金剛》以及因明等書。
喜白霍特(Shi-ba ḥod)譯出阿難陀迦羅波作的《吉祥本初廣釋》,寂護作的《真理要集》等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