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入初地的法流水中。

天臺智者大師的三觀說,見於《維摩經玄疏》卷二,標出:1.別相三觀,歷別觀空假中三諦;2.通相三觀,於一觀中圓觀三諦;3.一心三觀,於一念中圓觀三諦。別相屬於別教,通相及一心屬於圓教。別教三觀是次第三觀,圓教三觀稱為圓融三觀。

若以天臺宗的三觀來看,凡言次第者,皆屬漸修法門的別教大乘,唯有別相三觀及一心三觀,方屬圓頓法門。因在天臺大師之世,中國禪宗尚未形成風氣,故未涉及。然依圓頓思想的標準,禪宗宜屬通相三觀,一觀之中具足三觀,也就是即假、即空、即中;一假一切假,一空一切空,一中一切中。在一諦中圓見三諦,見其一即見三。從天臺宗看禪宗尚未到達一心三觀的程度。在一念心中具足三諦,因此而發展出一念具足三千界的理論。

但是,世界一切現象,從凡夫立場看,都是以假為真;從小乘人看,都是以假為空;從中道來看,則非假非真,即假即空,便是中道第一義諦。不過天臺宗不稱「中觀見」,而謂「中道第一義諦觀」。

我對藏傳佛教的中觀見沒有研究,其與天臺宗於龍樹菩薩的《中觀論頌》,在理解及運用方面,似乎並不盡同吧!因為三諦圓融的思想,已不落次第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