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教史 104

以金寶及錦繡等供養之,稟明求法的志抱。龍智阿闍梨卻說:「吾所寶者心也,非此寶也。」尋即授以十八會《金剛頂經》(註一一),並毘盧遮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頂、真言密典經論之梵本,計五百餘部。不空留此三年,所願已遂,即向國王尸羅迷伽等辭別,帶著師子國國王的表文,及黃金、瓔珞、《般若經》的梵本、諸寶白氈等之貢物,和梵本經典一千二百卷,於天寶五年(註一二)回到大唐國來,向玄宗皇帝報告。

玄宗帝及朝野皈仰


不空回國後,玄宗勅住鴻臚寺,接著召入宮中,設內道場,玄宗自受灌頂,嗣後移居淨影寺。衣食臥具等四事,皆依勅由朝廷供給,宰相近臣等來往接踵,奉詔譯祕經,開灌頂壇,廣度四眾,以致士庶如星,雲集問道。不空奉勅祈雨、止雨而修法者,隨念應驗,玄宗益加敬信,自持寶箱,賜紫袈裟一頂,親為不空披著,別加智藏為號。天寶九年,勅許再赴印度探取梵本經典,自長安啟程,向廣州,途經韶州(廣東省曲江縣西)(註一三)得病,遂中止前進。停留此地,雖在病中,仍手不釋卷,培扶弟子,從事翻譯。

河西之教化與譯經


天寶十二年,河西節度使哥舒翰(註一四),奏請迎不空三藏至河西,以浴法益。玄宗勅下韶州,將不空召還長安,住保壽寺,慇懃慰勞,靜養月餘,至翌十三年,不空赴河西之武威城,住開元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