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教史 50

曾有幾度為了爭奪馱那羯磔迦國而發生巷戰,當玄奘遊歷當地時,屬於東茶羅卡的領土,而其伽藍則相當荒廢似的。隨後又成了帕喇婆王朝的領土,採取保護政策,復興伽藍,前往巡禮大塔靈地聖跡的人,亦日漸增多。此帕喇婆王朝的難特婆爾曼一世(Nandvarman I)(註三六),於西元第六世紀前且葉,皈依佛教的記載,見於阿末羅毘底大塔的石柱刻銘,同時現在尚可於該王朝建都過的建志城(註三七)見到當時留下的佛像。以此亦可想像到在帕喇婆王朝的領土之內,密教曾經相當隆盛。在這樣情勢醞釀之下,某大德便在馱那羯磔迦國的大塔下,感得了《金剛頂經》。也許即在如玄奘所說(註三八)的西山寺(Aparacāila)或東山寺(Pūrvaçāila)編成的。

《金剛頂經》與山間石窟


西元第八世紀,帕喇婆王朝的捺羅僧伽補多靺摩(Narasimha-pota-varman)(註三九)王,篤奉密教,皈依金剛智三藏,並為三藏,新建一寺。在金剛智所住的建志城等地,自不用說,乃是《金剛頂經》的流佈之區,而其主要是被講說讚頌傳授於山區的石窟寺院。由於印度沙門的生活方式(註四〇),依靠托鉢而常遊旅諸國,唯在雨季來時,安居於山間的石窟,講授經典之故。也就是這種原因,釋迦彌怛羅等人,即在南印度的孔堪那及薩喜耶等山間,從阿闍梨處,聽到了《金剛頂經》的口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