並將經典翻為藏文的印度僧,大抵都是由這所毘玖羅摩斯羅大學造就出來的人才。

提婆波羅王與爪哇密教


繼承毘玖羅摩斯羅大學之創力者─達摩波羅之王位者,乃是提婆波羅王(註一一)。提婆波羅王的時代,乃是波羅王朝的全盛時期,它的領土(註一二),幾乎已統一全印,北自雪山,南至大海,東西又是由海至海。此王與爪哇的力子天王(Bālaputra-deva)(註一三)之間,交往甚密,以此因緣,以毘玖羅摩斯羅大學為中心的金剛乘教,便將羽翼伸到了爪哇,奠定了該地金剛乘的基礎。此所以舉世驚異的勃羅勃陀羅(Boroboudour)那樣的大塔(註一四),也在那個時代在爪哇建起來了。嗣後,以金剛乘為首的大乘佛教,便在爪哇繁榮起來。生於西元第十世紀後期(西元九八〇年),後來也成了毘玖羅摩斯羅大學之學頭的阿底峽(Atiça)(註一五),曾到金地國(Svarṇabhūmi)即是爪哇,於十二年間,在當地的大學者法稱(Dharma-kirti)磨勵學業,後入西藏傳法。徵其事蹟,可窺其一斑。

時輪教之構成


將大眾化了的金剛乘教,更予以體系者,便是時輪教。所謂時輪(註一六),就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被限制著的三時(Kālacakra);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本初佛(Ādi-buddha)之思想,來解脫迷界之教法的,即稱為時輪教。其本初佛者(註一七),是宇宙一切的根本,是指原初的一大生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