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韓佛教史略 212

除了混修最著名之外,尚有王師圓應尊者粲英。混修門下有龜谷覺雲。從普愚下傳者共有七代:初祖普愚、二祖混修、三祖覺雲、四祖淨心、五祖智嚴、六祖靈觀、七祖休靜。

此期間尚有一位千熙(西元一三〇六~一三八二年),他在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,五十八歲時來華,先到杭州,至正二十六年,參聖安寺的萬峯禪師,傳法授衣付禪棒。萬峯是千巖元長的法嗣、中峯明本的法孫,因此,千熙該是中峯國師的重法孫了。當年他就東還高麗,受到恭愍王的渥禮勞慰。至正二十七年,恭愍王封他為國師,懶翁普愚主持工夫選時,請他為證明師。著有《三寶一鏡觀》若干卷行世。

高麗末期的義學與禪宗,已無甚區別,可記的教學者,僅子安一人(西元一二四七~一三二七年),他在二十九歲時,即被拜為三重大師,主講《成唯識論》時,此宗之耆宿也都執卷聞教於其座下,主法之盛況,被形容為「前古未曾有」,撰述經論章疏,凡九十二卷,又疏記《心地觀經》,元之諸講師見了,亦無不讚美歡喜。可見子安是一位當時難得的義學家了。

然而,我們知道,韓國的佛教,是以高麗王朝的時代為黃金歲月,王氏共傳三十四王,計四百七十五年,沒有一王不崇信佛教,沒有一年不舉行佛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