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接學者,使之直入甘露之門。洞山良价禪師接應學人的作略,大概如此。
聖嚴識 洞山良价(西元八〇七-八六九年),是浙江省紹興會稽人。自幼出家,二十一歲具戒於嵩山,接著參謁南泉普願(西元七四八-八三四年)、溈山靈祐(西元七七一-八五三年)、雲巖曇晟(西元七八二-八四一年)、魯祖寶雲及南源道明(西元七八〇-八七七年)等,一日過水睹影而大悟,在雲巖曇晟處印可嗣法。唐宣宗大中(西元八四七-八五九年)末,在新豐山提撕學徒,後移住筠州洞山的普利院,盛弘法化。權開五位,善接三根。年六十三歲,端坐示寂。嗣法弟子有雲居道膺(西元八三五-九〇二年)、曹山本寂(西元八四〇-九〇〇年)、龍牙居遁(西元八三五-九二三年)等二十六人。
中國禪宗雖有五家七宗之多,但其傳至今天的僅有臨濟及曹洞兩派。究其原委,因素固多,而在「慶忠鐵壁機老人五宗斷」的幾句話,可能已道出若干端倪:「用臨濟而不通曹洞,則類野狐。用曹洞而不通臨濟,則落教網。是必濟洞兼通,則雲門、溈仰、法眼,在其中矣。」
(《五家宗旨纂要》卷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