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道宣的《續高僧傳》,將「亡名傳」列於〈義解篇〉,可是到了宋代《景德傳燈錄》的作者道原便將亡名視為重要的禪者,而把他的〈息心銘〉與菩提達摩的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〉、傅大士的〈心王銘〉、三祖的〈信心銘〉、法融的〈心銘〉、神會的〈顯宗記〉、希遷的〈參同契〉、玄覺的〈證道歌〉,同錄於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三〇。
日本學者鎌田茂雄博士以為亡名的禪思想,和南宗禪六祖以下的精神並不相同。南宗禪是以般若的慧為根本,亡名的禪境,卻以老莊為其背景。例如〈息心銘〉所云:「多慮多失,不如守一。」雖四祖道信有「守一不移」及五祖弘忍有「守本真心」之說,但其「守一」的思想,畢竟是道家的。又如:「莫視於色,莫聽於聲;聞聲者聾,見色者盲。」實可以考慮到與老子思想的淵源。又云:「一道虛寂,萬物齊平。」則可聯想到莊子的〈齊物論〉。而其「多知多事」及「多慮多失」則是表現著否定知解並見任其自然的一種思想。所以本篇〈息心銘〉的基本立場是與隱逸遁世的道家思想接近的。(《中國佛教思想史研究》二四二-二四九頁,東京春秋社出版)
我將〈息心銘〉錄入本書的目的,是在介紹中國禪的歷史背景及其觀點的轉變。唐代的道宣時代,不以亡名為禪師,宋代的《景德傳燈錄》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