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只成箇知解宗徒!」(同出於曹溪本《六祖壇經》第七章)
又在流通本《六祖壇經》第十章,記述到六祖大師向眾弟子宣告即將捨報示寂之時,弟子們「悉皆涕泣,惟有神會,神情不動,亦無涕泣。師云:『神會小師,卻得善不善等,毀譽不動,哀樂不生,餘者不得。』」
從以上三段文字所見的神會,是一位聰穎異常的沙彌,而且在六祖圓寂之際,他已修行到了「毀譽不動,哀樂不生」的程度,已是六祖門下弟子中的佼佼者了。也因如此,胡適先生認為《六祖壇經》是出於神會之手。本書不作真偽考證,但作介紹,有益於讀者修行就好。
惠能寂後神會遍尋名跡,唐玄宗開元八年(西元七二〇年),依勅往南陽的龍興寺,嗣後又到洛陽大弘禪法,唐玄宗天寶四年(西元七四五年)七十八歲作〈顯宗記〉,暢演南宗的禪風。本來所謂南頓北漸,惠能與神秀並駕齊名於當世。神會到了洛陽,北宗的神秀門下也就日漸衰微。安祿山造反之際,神會為國家籌款,功德至偉;亂平後,唐肅宗特為他建造荷澤寺,故稱神會所傳的南宗禪而弘於北方者,為荷澤宗。唐肅宗上元元年(西元七六〇年)入寂,世壽九十三歲。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五則謂其「俗壽七十五」,若然則天寶元年,他便入寂了。那麼〈顯宗記〉的撰作年代又在何時呢?不管它,它的價值是不會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