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真妄物我,舉一全收;心佛眾生,渾然齊致。是知,迷則人隨於法,法法萬差而人不同;悟則法隨於人,人人一智而融萬境。言窮慮絕,何果何因;體本寂寥,孰同孰異。唯忘懷虛朗,消息沖融。其猶透水月華,虛而可見;無心鑑象,照而常空矣。
(錄自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三〇,《大正藏》五一.四五九頁中-下)
聖嚴識 本文原名為〉五臺山鎮國大師澄觀答皇太子問心要〉。被收錄於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三〇,乃是以華嚴宗的立場,說明的觀心法要。根據《宋高僧傳》所載,此處所稱的皇太子,即是後來在位僅僅一年(西元八〇五年)的唐順宗。
清涼國師澄觀(西元七三八-八三九年)一共住世一百零二歲,但在《宋高僧傳》卷五則說他「以元和年卒,春秋七十餘」。縱然七十餘歲,也是高齡了。有關他的傳記資料很多。他是一位多方修學的高僧,雖以華嚴教義的弘化為他的主要範圍,而被稱為華嚴宗的第四祖。其實他於十一歲依寶林寺霈禪師出家,誦《法華經》;依潤州棲霞寺醴律師學相部律,依曇一(西元六九二-七一七年)學南山律,詣金陵玄璧法師傳三論,就瓦官寺傳《大乘起信論》及《涅槃經》,於法藏賢首大師(西元六四三-七一二年)傳〈海東起信義疏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