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天竺詵法師門溫習《華嚴》大經,從荊溪湛然法師(西元七一一-七八二年)學天臺的《摩訶止觀》,及《法華經》、《維摩經》等經疏,又謁牛頭山惟忠(西元七〇五-七八二年)、徑山道欽(西元七一四-七九二年)及洛陽無名(西元七二二-七九三年)三位禪師學南宗心要,再見慧雲禪師,了北宗玄理。故其自稱:「五地聖人,身證真如,棲心佛境,於後得智中起世俗念,學世間技藝。況吾學地,能忘是心。」所以他泛習經、傳、子、史、小學、蒼雅、天竺悉曇、諸部異執、五明四圍、祕咒儀軌,無不博綜。
清涼國師一生的不可思議的事蹟及神蹟極多,他的著作也極多。被稱為華嚴菩薩,或文殊應化,他的傳法弟子有一百餘人,弟子中之堪講者有千數。他著有《華嚴經疏》六十卷,《華嚴經隨疏演義鈔》九十卷,《華嚴經綱要》三卷,《華嚴法界玄鏡》二卷等。另有《法華經》、《楞伽經》、《圓覺經》、《四分律》、《中觀論》等經論的章疏。可見他是一位不世出的一代大師,對於中國佛教而言,能將世出世間的一切學問匯集而為佛法化世的工具,又能集禪、教(天臺、華嚴、三論)、律、密等各類宗旨而熔於一爐的人,中國佛教史上,清涼國師應算是最早而最有功德的大師之一。因此,《景德傳燈錄》的編者道原,也將他的〈心要〉收集在這部禪宗迄今為止仍是最重要的典籍之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