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果弄成個人崇拜、執著更深。這是外道,而非佛法。

所以,我們一定要超越這三個層次,才能真正解脫自在,才能真正見到佛性。

但是,儘管一再強調外道和佛法的區別,卻不是要各位去攻擊外道。有些人的因緣,只能接觸到外道,它的存在是事實,我們不得認同外道,卻要用佛法的包容、涵融去超越外道,努力宣揚佛的正法,便等於破除外道。

知恩報恩
(午齋)


儒家有言: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,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。」這其中就有報恩的思想。現今高倡環保意識,正迫切需要實踐這兩句話。不能一邊追求物質享受,一邊口頭空唱環保;一方面要求享用便利,一方面又罵他人忽視環保,這就言行矛盾了!

禪的修行者,生活原來就力求簡單樸實。我常告訴弟子們,冬天只要凍不死,平常只要餓不死,物質生活就算夠了。

我們除了要知福惜福,也要植福培福,不能老是享福。但是每一個人,多少都懷有佔點便宜、享點現成、圖些方便的心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