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根深一點的人,比較有良心,會想到回饋,便是知恩報恩的行為。

禪修者,不僅要知回饋,而且更要知道布施結緣。不論他人對自己是否有利,自己到了哪裡,就當讓那個地方得到利益。這樣就是發菩提心、發慈悲心。

布施不必要有原因,也不需談何條件。從世法來說,「回饋」是對的,但從佛法而言則是錯的。布施的給予,不談條件,不是交換,才能避免從「我」的角度來考量,也才可能減少自我中心的執著。

真正的「知恩報恩」,不是「回饋」。譬如你這次來打禪七之後,想要報師父的恩,結果拿了一大堆米、一筐子菜來回饋我,這豈不要脹死我啦?報一切恩,莫過於度眾生,不要只講狹隘的回饋。報師父的恩,要能理會師父的心志。我做的是度眾生的事業,你們從我這裡得到了佛法的好處,便應當從修持佛法而來護持弘法的事業,讓更多的人也能得到佛法的好處,這才叫作知恩報恩。

諸位知福,所以來打禪七,惜福所以盡量節儉,懂得培養福報,所以要用世法、出世法,盡心盡力、廣結善緣。

禪與悟
(晚坐)


許多人羨慕開悟,以為一悟,佛法就能不修而得。像六祖惠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