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家說這裡邊有一個「無」,它對任何人都極重要,誰能打開它,誰就能得終身的平安,永恆的富貴,絕對的自在,一切的方便,隨心所欲,享受不盡。相反地,如果得不到它,就將大禍臨頭,死路一條。你還能不想急著把這裝著「無」的鐵球設法打開嗎?因你無人可以請教,如何打開這個鐵球,只得不斷地追問:「無是什麼?」「如何打開鐵球?」「什麼是那球內的無呢?」明知鐵球是打不開的,明知也沒有「無」那樣東西,但它對自己確有大用,所以要抱住這個「無」字,夜以繼日,想到就問,不斷地問,這便是疑情。

有一天,你在突然間,發覺這個鐵球本身,就是毫無意味的一個「無」,打開與不打開,都是一樣,疑情消失時,你也開悟了。

這裡有個問題:如果開頭就曉得,反正是無,丟掉算了。因為不起疑情,那就不能開悟,由此可知,疑情的功能,在於促成開悟契機。

一句話頭參到底


古來的祖師教人抱住一個本參話頭,終身參究,悟前參它,悟後參它。時時提起,參問再參問,一直參下去。終其一生,不改本參話頭,可以參脫煩惱網,也能參破生死關;一句話頭平安無事,一句話頭纖塵不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