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公案禪與默照禪
「公案」與「默照」,是兩種修行的方式,前者多用逼、用考、用口喝、用棒打;後者重視默然不動而又歷歷分明。故也可說,「公案」禪多用緊迫工夫,把學生逼得走投無路,而又非走不可;無開口處,而又非讓你開口不可。所以參「公案」,大多是教學生起大疑情,把妄想雜念,通通逼進死巷子裡,然後一網打盡。至於用「默照」工夫,多用鬆弛、用明晰,把妄想雜念,全部沈澱下去,使得心頭平靜如鏡,清明如月,沈寂如潭。這兩種方式,古來雖分臨濟的公案,與曹洞的默照,其實,佛法是修道者的公器,從來沒有人向誰申請過專利權,只要誰能用它,專用一種或兼用兩種,沒有誰說不可以的。現在依據古典中所論及的「公案」和「默照」的內容及涵義介紹如下:
(一)公案禪
-
《天目中峯和尚廣錄》卷一一之上:
公案者乃喻公府之案牘。……夫佛祖之機緣,目之曰公案亦爾,蓋非一人之臆見,乃會靈源、契妙旨、破生死、越情量、同稟三界十方百千開士之至理,且不可以義解、不可以言傳、不可以文詮、不可以識度。如塗毒鼓,聞者皆喪;如大火聚,嬰之即燎。故謂之靈山別傳,傳此也,謂之少林直指,指此也。 -
《碧巖錄》的〈三教老人序〉有云:
嘗謂祖教之書,謂之公案者,倡於唐而盛於宋,其來尚矣。二字乃世間法中吏牘語。其用有三:面壁功成,行腳事了,定槃之星難明,野狐之趣易墮,具眼為之勘辨,一呵一喝,要見實詣,如老吏據獄讞罪,底裡悉見,情欵不遺,一也。其次則嶺南初來,西江未吸,亡羊之岐易泣,指海之針必南,悲心為之接引,一棒一痕,要令證悟,如廷尉執法平反,出人於死,二也。又其次則犯稼憂深,繫驢事重,學奕之志須專,染絲之色易悲,大善知識,為之付囑,俾之心死蒲團,一動一參,如官府頒示條令,令人讀律知法,惡念才生,旋即寢滅,三也。
(二)看話禪
此即是公案禪的另一個名稱,又叫作「看話頭」。起源於臨濟宗下的大慧宗杲,宗杲先學曹洞,後學臨濟,結果,他對於曹洞宗的「默照禪」,極為不滿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