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佛教史概說 107

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(二)

──末法佛教與戒律

第一節 正像末法的三時思想


在印度的佛教界,對於正法滅盡的憂慮,是出現在熏迦王朝(西元前一八七~七五年)以後,那是由於來自西方的異民族侵入,國內混亂,並對佛教時加迫害之故。是佛教徒看到了當時的現實景象而發出的悲切聲。到漸漸迎向成文記錄時代的經典中為止,便以正法與像法,或以正法與末法的詞語,敘述關於年代的今昔形態的對比。隨著經典譯出,引起了中國有心者的注目,從對比的思想,予時間的配例,成了正法、像法、末法三時的思想。這是產生於北魏破佛至北周破佛事件的發生之際,是由於第六世紀華北地方的時代風潮而起。

對於正像末三時的年時配當,也有異說,自六朝迄隋唐的佛教界,通行正法時五百年,像法時一千年,末法時一萬年之說,日本接受之後,在其鎌倉時代,卻用正法千年之說,因此,關於末法時的到來,兩國之間相差了五百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