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在唐太宗貞觀十九年(西元六四五年)以八十四歲之高齡往生,他的教學,則有其弟子善導的繼續而傳進帝都長安。
善導(西元六一三~六八一年)出身於山東臨淄,遍歷諸方,因見西方極樂的淨土變相而入淨土信仰。他於貞觀年中,參訪并州道綽禪師,成為其弟子,盡受其專修念佛之法門。在終南山寂靜之境的悟真寺,專修念佛,後至唐都長安光明寺和實際寺,為帝都的朝野道俗,弘揚專修念佛之教。他的著作,總稱五部九卷,以《觀無量壽經疏》(玄義分、序分義、定善義、散善義之四帖疏)四卷為首,此外是《法事讚》二卷,《往生禮讚》、《觀念法門》、《般舟讚》各一卷。《觀無量壽經》的研究和講說之風,在隋唐的佛教界頗為流行。天臺智顗、嘉祥吉藏、淨影慧遠等諸名德,均各以其自己的立場和宗旨,研究觀經而著成義疏。就西方極樂淨土而言,有的判作凡聖同居士,或則判作化身化土;對於念佛的行業,也有觀相念佛與實相念佛之分,並不認為,愚惡凡夫僅靠口頭唱念佛名,即能往生淨土。此時的善導,便對諸師的主張,加以批判,制成了作為楷定古今的一部《觀無量壽經疏》,以西方淨土為真實的報土,稱念佛名是往生報土的方法,明白地傳承了曇鸞和道綽所立的淨土教之本旨,主張於末法時代的今日,為與時機相應的法門。該書中所述的讀誦、觀察、禮拜、稱名、讚歎之五正行,以及二河白道的譬喻,都很有名。五部九卷之中,除了義疏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