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佛教史概說 65

東魏孝靜帝興和四年(西元五四二年)六十七歲,寂於遙山寺。著有《淨土論註》、《讚阿彌陀佛偈》等,前者乃據流支傳譯的世親撰《淨土論》(《優婆提舍願生偈》)及龍樹撰《十住毘婆沙論.易行品》等說,而作的註解。將印度兩大主流思想,以淨土論的解釋,予以調和融會,使他得了新見解。他主張實踐禮拜、讚歎、作願、觀察、迴向之五念門,完成了中國淨土教的教理和實踐的基礎。他的思想,則為此後在玄中寺見到曇鸞的碑文,而於隋煬帝之大業五年(西元六〇九年)皈依淨土教的道綽,更加地予以強調。

第十一節 北周武帝之廢佛


北魏分裂為二:東魏都於鄴(河南省彰德),西魏都於長安(陝西省),東魏之高歡,西魏之宇文泰,分別專政。不久,高歡之子高洋受禪而建北齊(西元五五〇年),宇文泰的胞兄之子宇文護,舉兵革而建北周(西元五五七年),擁立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,是為武帝(西元五六一年)。

高洋便是北齊的文宣帝(西元五五〇~五五九年),與江南的梁武帝比肩,興隆佛教,以慧光的第一高足法上(西元四九五~五八〇年)為戒師,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(西元五五五年),詔廢道教。但是,與他對立的北周武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