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佛教藝術的發達
佛教初傳中國,在西曆紀元前後之際,印度則正由部派執著而轉為大乘佛教運動之時,部派學者之中,也有不少與大乘教徒為伍而進出於西北印度。該地係由貴霜王朝(Ksāna)的外護而成為佛教的中心地帶。約在西元前三世紀以來,即有希臘人侵入而移住於該一地區,孔雀王朝以後,在大夏(Bactria)民族容受佛教的同時,便使希臘人曾運用萬神殿(Pantheion)的雕刻技術,創作佛像以作為禮拜的對象。這些佛像近世因在犍陀羅地域發掘出土,為數甚多,被稱為犍陀羅式佛像。但這卻是在印度廢棄了原來對於佛塔的崇拜之後的事,這從該地發現了好多塔基的遺跡和發掘出土的遺物可以推知。此種新佛像的雕刻法,傳入中印度佛教界,便形成了摩偷羅式,接著又產生了笈多式的佛像,並且大為盛行。
另一方面,犍陀羅的佛像雕刻,通過絲路(Silk Road),東傳中國而被容受,因此中國佛教建築物的佛像雕刻之初期作品,也是襲取這種來自西域印度的形式,但由於環境、風土、民族的不同,故亦隨著年代的進展,發達成為各自個別的形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