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由於一切眾生悉有佛性,故對一切善行法門,不應加於取捨批判,均宜普信普歸,即可消滅無始以來的罪障。他自己捨戒服勞役,於隋文帝開皇三年(西元五八三年)在相州光嚴寺,依據無盡藏行,建立了作為布施行的修行法制。又於開皇九年,受文帝之召,入住長安的真寂寺,著作有《對根起行三階集錄》、《三階佛法》等凡三十五部四十四卷,說明了他的教義。他在長安,置有化度(真寂寺)、光明、慈門、慧日、弘善等五寺,以弘其法。開皇十四年五十五歲示寂。
信行將一切佛法,分類成為:第一階的一乘佛法,第二階的三乘佛法,第三階的普法佛法,隋以後的當時社會,適當末法之時、穢土之處、破戒破見之人,應依第三階的普法佛法來作救濟。更進而設立稱為「無盡藏院」獨特的經濟施設。主張不以尊信阿彌陀佛,而以讀誦《法華經》之一經,作為末法的救濟法門。同時說出了在末法時代沒有正法治化的王者,也沒有正法住持的僧寶,此乃暗示他對帝王的非難,以及對於佛教各派的貶斥,而導致於開皇二十年「有勅禁斷」其教之傳行。然其信者既眾,蔓延彌廣,故在隋唐之間,前後曾受到五次的彈壓。繼信行之後,以真寂寺為中心,領眾活躍者,有僧邕、本濟、慧如、慧了等人,盛況延續到唐代。至於真寂寺,本係隋代高熲邸宅,於開皇三年施作為寺,至唐高祖武德二年(西元六一九年),改名為化度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