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佛教史概說 96

設置祝聖道場,僧道們舉行為祝聖壽無窮以及國運安泰而作的祈念法會,又於先帝的國忌,在各州的龍興寺觀,設置行道散花的國忌道場,作為追薦先帝的宗教儀式。制定地方官僚,於每年的聖節以及國忌之日,停止政務而去參列法會儀式。

天下諸州國立的開元寺觀及龍興寺觀,不僅作為聖節與國忌日的國家道場,同時更作為各地方的道佛二教的信仰中心,將受自中央的宗教文化,普及於各地方,而且對其管下的寺觀及僧道的宗教行政上,佔有統括性的重要地位。

唐玄宗天寶五年(西元七四六年),不空三藏再度入長安,歷仕於玄宗、肅宗、代宗的三朝,於禁內設置內道場,作為新佛教的活躍中心,以密教的修法禳災致福。肅宗之世,內道場的供奉僧達數百人,朝夕修持的念誦之聲,聞及大內。代宗之際的內道場,亦供奉大德百餘人,居止、念誦、轉往行道;盛行佛誕會、盂蘭盆會;每年的聖節,則召名僧至禁內,施內齋。像這樣的僧侶出入於禁內的榮譽,其儀禮之隆重,亦凌乎王公之上。雖然,唐室的內道場及內齋的施設,有時期也會中止,但此卻為唐室皇帝自己信仰佛教時許多場合的通例。

唐朝的佛教,是以禁內的內道場、兩京的諸大寺、天下諸州的開元寺及龍興寺,作為各層的中心,由中央以迄各地方,納入統一的國家行政組織,以推行造寺度僧和佛教儀禮。根據這些施設,唐朝對於宗教的期望及其使命之達成而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