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他以下,便形成曦陽山一派,弟子有楊孚、性蠲、繼徽等。

新羅僧參於青原行思系下的第一人,乃是行寂,他本來參於梵日,而於唐懿宗咸通十一年(西元八七〇年)來華,唐僖宗光啟元年(西元八八五年)歸國。他參石霜慶諸,慶諸是道吾圓智之嗣,圓智接藥山惟儼之法,惟儼是行思的法孫,希遷的法子。行寂於後梁貞明二年(西元九一六年)捨報,世壽八十五歲,神德王諡號朗空,弟子有信宗、周解、林儼等五百餘人。

傳入溈仰宗的,乃是唐宣宗大中十二年來華的順之,他參禮仰山慧寂,並願為弟子,慧寂便笑著說:「來何遲,緣何晚,既有所志,任汝住留。」回國後,有時表相現法,以示徒眾證理的遲疾,稱為圓相,其有四對八相,依○相配成,加以往回的判釋,因其理繁,在此從略。總之,這種圓相的安立,實是溈仰宗的葛藤,因其易於流為定型刻板的作風。

又有傳承了玄昱及審希之法,而形成鳳林山一派。玄昱曾於唐穆宗長慶四年來華求法,至文宗開成二年返國。審希是玄昱的法嗣,玄昱寂於懿宗咸通九年,審希寂於後梁貞明四年。

我國後梁貞明四年(西元九一八年),正是高麗太祖的元年,再過十七年,新羅就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