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術論考 48

到了西元第四世紀,始有《瑜伽經》(Yoga-sūtra)的成立,宗旨在於教人滅止心的妄動,歸於神我的本性,修習分為八支:豫修、自制、坐法、制息、制根、總持、禪定、三昧。我們看到如今收集於《大正藏》第十五冊的諸種禪經,均係講的修習禪觀的方法次第,以及對治身心煩惱的修行指導。乃至在《瑜伽師地論》中,也是說明依瑜伽行的修行,次第完成十七個階段。西藏密教,重視修行次第,亦即是瑜伽行的特色。中國的天臺智者大師,主張教理與禪觀並重,幾乎與所有印度及西藏的內外道諸大師一樣,哲學思想與修證經驗的結合,始能成為偉大的一代祖師。天臺智者大師,不僅在教理上有五時八教之判,在禪觀的修行方法上,更有《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》、《六妙法門》、《小止觀》、《摩訶止觀》等書,均係詳細說明修行的層次。以《小止觀》為例,即有十門:具緣、呵欲、棄蓋、調和、方便行、正修行、發善根相、知覺魔事、治病患、證果。故到今天為止,仍以天臺所示的修行次第最為嚴密,天臺智顗也被古人稱為禪師。若不依法次第修習,便是盲修瞎煉。

許多人為了貪便宜,走捷徑,以為密教的方便,容易得力,在上師及密法的加持下,可以急速成就,或者憑藉上師及密咒的力量,有求必應。這種觀念,絕對是錯誤的,而且是危險的!其實,如十六世的大寶法王,指示行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