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此,自古以來,每一時代都出現了許多的大學問家,也是大修行者,他們繼往開來,一面依據佛法自修,同時也依據三藏教典以教育弟子。在教育下一代的過程中,對於三藏教典所作的整理、分析、解釋、組織,作為他們的教材,結果便成立了各種論典。因此,佛教在印度一向是重視教育的,沒有教育就沒有前途。印度時代的佛教如果沒有教育,就不可能有佛法向四方、向後代作深長久遠傳播的可能。
四、譯經大師及其門下弟子
最初從印度到中國來傳播佛教的高僧大德,都是大學問家,所以一邊傳播佛法的信仰,一邊將印度的梵文經典譯成漢文。甚至於如鳩摩羅什三藏,他是西域當時唯一最偉大的學問家和大修行者,到了中國,又以十多年的時間,學習中國的語文,以及諸家的學術。結果他成了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大翻譯家,也是一位大教育家。他的門下,如僧叡、僧肇、道生等都是當時中國學術界的菁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