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、記取歷史的教訓
各個階段的佛教盛衰,既與人才的有無有關,當然也與客觀的社會背景,和政治環境的因素有關。例如:元朝八十年間,中國佛教一度式微至於谷底狀態,那是由於蒙古民族入主中原,採行愚民政策。對於漢地的文化、宗教,使用高壓的手段,僅有民間信仰,和蒙古民族帶來的西藏式密教合流,而成為僅僅屬於葬儀使用的經懺佛教。
直到明朝繼起,漢人的自覺抬頭,而出現了儒家學者所形成的宋明理學的連貫。由於宋明理學的刺激,到了明末之際,佛教界又出現了震古鑠今的幾位高僧和名居士。例如:蓮池大師雲棲祩宏、紫柏大師真可、憨山大師德清、蕅益大師智旭,世稱為明末四大師。居士如李卓吾、袁宏道、錢謙益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