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法讓他們學以致用,這是非常可惜和遺憾的事。

就以我本人而言,國內的佛教界,也沒有給我準備好一片施展翅膀的天空,如非當時的中國文化學院院長張其昀博士請我到該院任教,並負責佛學研究所的職務,今天的聖嚴法師,可能仍在外國流浪,楚材晉用。

所以,我常常羨慕本所的同學們,你們的福報,要比我大得多了。我在國內時,沒有佛學研究所可讓我攻讀,我出國時,沒有人給我獎學金,我學成後的國內佛教界,無人給我工作的環境。原因很單純,我們缺乏時代意識,也不具世界眼光,所以不知培養現代化的人才,也不知今日的世界對於佛教需求已到了何種程度。

四、積極辦學培養人才


我在二十歲之前,就已警覺到人類世界需要佛法的滋潤,佛教需求培養足夠水準及足夠數量的人才來弘揚佛法,佛教的外型與民間信仰的迷信行為合流,佛教遲早會遭到滅亡的厄運。當時,中國佛教的教育環境雖然非常苦悶,我還是抱著一己的愚誠努力自修,既重於戒學的探索,也重於定學的實習,戒定兩學則以慧學為依準。先在山中自修,當我接觸到日文的近代佛教著作之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