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有一百零五人。至於自西土東來的佛教高僧,第一位是安世高(西元第二世紀人),由安世高於漢桓帝建和元年(西元一四七年)東來譯傳佛法開始,而到唐德宗貞元十二年(西元七九六年)般若法師為止,共歷六百四十九年,大德七十二人。(以上資料出梁啟超《佛學研究十八篇》)我們看中國佛教史,佛教來中國,自東漢發軔,經魏晉的孕育,至隋唐的鼎盛,這是接受西土文化的階段,所以雙方高僧的來往交流,也以這一階段為特盛,西土佛典的譯成漢文,絕對的多數,也是完成於此一階段之中。及以宋元以下,雖有零星的譯介,亦僅補苴之作。因自晚唐以後,中國的佛教已從吸收和孕育中,開出了新生的花朵,對於西土梵本佛典的翻譯,也到了飽和之點,同時也像不再有強烈的譯經要求,故自晚唐以降,留學生及譯經的成就,便無可論列了。
晚近以來,佛教的文化,又有了新責任的開始與負擔,日新月異的交通工具,已使我們此一地球世界的幅員,每在縮小之中,世界各地的距離,每在縮短之中。過去幾千年中,佛教的導化範圍,僅限於亞洲一地,即在亞洲之內的各地佛教,其崇信及發展的情形,也是沒有統一。近世以來,東方的亞洲人,已在羨慕西方歐美兩洲的物質建設的科學文明,西方的歐美人士,也在嚮往著東方文化的精神領域。所以世界大同、文化相融的偉大時代的新局面,已在開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