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是經營寺院及宗務得法者,即視為有功勞,而予以「特進」為大僧正,同時對於本宗的行政總機構宗務廳,納獻最高額的宗費。曹洞宗的僧階分為八等,最高算起為:大教正、權大教正、大教師、權大教師、正教師、一等教師、二等教師、三等教師。曹洞宗規定,唯有大本山的貫首才是大教正,大本山的副貫首才是權大教正,該宗有永平寺及總持寺兩個地位相等的大本山,所以只有大教正及權大教正各兩名。另有須加說明的,僧階本以表示德位的,現在的日本僧階,不論何宗何派,除了表示出錢多少之外,並無其他意義,唯在宗教行政職位的選舉上,僧階是主要條件。故有一個日僧說,從前中國的君主政府出賣度牒,以實國庫之虛,現在日本佛教的各宗,則售僧階以資經營宗務。

日本佛教的各宗大本山與各宗的宗務廳或宗務院,也有區別的,他們的制度與君主立憲類以,大本山的管長相當於天皇,一宗之內,地位至高,但他除了育訓宗內僧侶及宗教儀式的主持而外,不管行政業務。在管長之下的宗務長,相當內閣的總理大臣,在宗務長之下,分設各部部長及課長,例如庶務、財務、教學、社會、總務、法會、山林、法務、海外等各部。有的宗派,分設幾個局,各局之下分設數部,部下再設數課。參觀幾個大宗派的宗務廳時,儼然如政府的省級機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