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去日本傳教,經過十一個年頭,五次偷渡出境失敗,第六次(西元七五三年)偷渡始告成功。可見中國環境對於佛教是相當苛刻的(註二二)。
若說將佛法弘揚託付於國王大臣的護持,此在日本,是理想的地區,從欽明天皇(西元五四〇~五七一年)至現在的昭和天皇(Showo tenno)為止,九十六代之中,剃髮出家的竟有四十代之多(註二三),至於王子出家的尚不算在內,故在日本的寺院之中,凡是歷史較久而規模較大的,多少均曾與日本的皇室或公卿大臣、或將軍武士、或分封各地的領主大名發生過關係,有很多寺院稱為門跡(Monseki),意思即是皇子、皇族、攝政家的子弟出家的寺院。所以,佛教在日本,從外來的宗教很快地變成了鎮護國家的宗教。同時也將民族的祖先崇拜,與佛教信仰融合為一(註二四)。
中國的歷代王朝所採用的是儒家的祭典儀式,並且常用依據儒家的倫理觀念所建立的王法,施之於佛教的沙門,例如規定沙門禮拜父母及君王的法令,在中國佛教史上屢屢出現(註二五)。故也從未考慮將佛教的儀式,作為國家的祭典。此在日本,因為佛教已融合於其祖先崇拜之中,所以佛教的儀式,從西元七世紀始,便得到了王室的公認(註二六)。
由於佛教的信仰與祖先崇拜合流,到了西元八世紀末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