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長時間中,廣作方便,增福修慧,行菩薩道,通過五十二個菩薩階位,最後方能成就悲智雙圓的佛果,所以要說自己未見佛、未成佛,若想現前見佛,最好的方便是求生西方極樂淨土,面見現在正在彼土現身說法的阿彌陀佛了。
因此,以我留日僅僅二十個月,並且我也不是以研究日本的近代佛教為主的,要我非常明朗地介紹日本的近代佛教,並不容易。
在國內教界,對日本佛教存有兩種偏差的看法:一種是全面肯定的,認為今日要談佛學或佛教的前途,除了向日本學習,便無他路可走,從佛教教義的學術化乃至寺院生活的世俗化,均抱著「捨此莫由」的一面倒的心理。另一種是卑視和反感的,認為日本佛教原來傳自中國,而其竟然數典忘祖,不但脫離了中國佛教的行解並重原則,甚至也藐視我們中國佛教的遺範宏規。
其實,前者屬於自我否定的自卑心理,後者則出於自我欣賞的自尊心理,兩者均非健康的現象。
事實上,佛教在印度,佛滅百多年後,即分裂為大眾部及上座部,此後南印、中印、西北印度的佛教也個別發展其特長。由印度經西域,再由西域傳至中國,西域佛教不全同於印度的,中國佛教也不同於西域的。可見,由於時代及地區的不同,佛教的外貌(事相)即因之而改變,那麼,中國佛教到了日本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