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序 18

故受以華嚴宗六祖,長水子璿為首的性宗諸家,共遵為無上寶典。在禪宗的地位也很高,初祖達摩大師推舉《楞伽經》,六祖惠能大師,則以聞《金剛經》句而大悟。及於明清以還,闡揚《楞嚴經》勝義者,不少是禪門大德。

從《楞嚴經》的內容考察,如來藏妙真如性與客塵煩惱之說,乃與《楞伽經》及《大乘起信論》相呼應;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之說,則與《法華經》的〈普門品〉類同;五十七位的菩薩階次,與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所說的五十二位菩薩有關;另外亦與《大品般若經》、《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》、《瑜伽師地論》等的部分觀點有關,又與密教灌頂的《金剛大道場經》之少分有關。正因為本經兼備眾多經論的特長,所以成了性宗代表式的佛典。

本經與其視為說理的,不如當作修證的典籍更為確切,它的內容包括修行心理的分析、修行方法及其條件的介紹、修證現象的指點,修行過程中聖境與魔境的揭曉。如此周詳的內容,在其他經中,確實難見。

本經的文字雖極優美,但其已是一千二百七十年前的古文,尤以用字精簡、結構謹嚴,不唯一般人不易讀懂,即使已有古文學修養的人,也得再三研讀並且加以實際修行之後,始能窺其堂奧。縱然如此,由於各人的立場不同,程度不一,所見的深淺出入亦異,因此諸家學者,競相撰著疏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