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者可由對於天臺教觀的粗淺認識之中,根據此一認識了的線索,深入天臺教觀的研究修學。天臺思想的形成、天臺思想的因素、天臺思想在佛教思想史上的位置、天臺思想的時代社會的背景等等,均可研究寫成一部大書。何況在其沿流史上的變遷發展,處處都待研究。研究它做什麼?不用說,今日的日本學術界,是為研究而研究,未曾追問到研究之後的作用和目的。所以,日本從古到今,只是吸收整理,卻不能產生偉大的佛教思想家。而我們不同,我們是為了迎接近代社會,乃至未來人類文明及世界文化的各種不易解開的結,而來研究佛法,自利利他。假如能以集佛法之大成的氣勢來完成了新的佛法的組織系統,像印度的龍樹,中國的智者那樣,你說是否有助於己,也有益於人呢?


作者這部《天臺教學史》,已如以上所說,是他的編著而非著作,所以是概論性的參考書乃至可以作為各佛學院的教科書,但卻不是專題論作。書中雖亦偶有作者自己的看法,然終究是採用他人的言說及他人的資料為主,沒有作個別的問題研究,其實在這樣的概論書中,能夠盡脈絡分明的介紹之責,已可滿足讀者的要求。至於深入的研究,當是另外一種性質的著作了。